2014第五届高校GIS论坛"圆桌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吴立新教授):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同学们,下午好!

下午我们非常容幸地请到行业的权威和业内的精英坐在主席台上,进行今天下午的圆桌论坛,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他们: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系教授、台湾地理资源中心董事长、前亚洲GIS主席孙志鸿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周启鸣教授;中国测绘学会GIS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孙群教授;南京大学李满春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忠教授;以及企业界的精英代表:百度LBS开放平台建构师严孙荣先生;滴滴打车大区运营主观吴婧萌女士。

今天下午的高峰论坛,组委会给大家定的主题叫移动网络时代GIS创新与发展,我非常希望在座的嘉宾跟台下的专家以及同学们,能围绕这个大的主题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我们对这个热门话题的认识与看法。以此为GIS未来的发展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了使讨论能稍微聚焦,在这个大的命题之下,我设计了三个小命题,第一个是移动网络时代的GIS机遇与挑战;第二个是新的时代下GIS服务对象与内容的扩展;第三个是在这样的背景下,GIS服务模式的创新。专家的发言和台下的互动围绕这么三个小的主题展开。今天上午在座的有四位教授都已经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发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下午就先请另外三位(上午没有做报告的同志)来围绕这些主题谈一下想法,首先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孙群教授发表你的看法!

孙群: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过去三年对整个世界的改变,超过PC互联网过去十年对世界的改变,在这样一种模式下,以前地理信息是在互联网上看到,现在在手机上(移动环境下)都可以看到,地理信息的服务已经大众化,互联网的用户有两三千万,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有两三亿,在这种情况下,地理信息的价值体现得更多,应用更广,地理信息在互联网时代移动化、实景化、实时化、社会化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去年,我国三大RAT(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已经进入到地图市场,跟相关的企业(高德等)都在合作,这样一种大资本的投入,让地图一下子全部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以后要求地理信息可能是更加新颖、更加准确、更加全面,这样的话,老百姓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整个地理信息服务展示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使得以前的地理信息可能面向部门、面向机构转为面向大众。这样一种移动方式下的地理信息服务会带来很多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及产业链的增加,以及很多服务方式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地理信息跟移动互联网结合,发展会越来越迅猛。今天有两位企业界的代表,一个是百度,一个是滴滴打车,两位技术负责人非常年轻,行业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我先起个头,既然吴教授点了我,发展越来越迅猛,对地理信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服务方式也会不断创新变化。我就先说这么多!

主持人:孙教授一上来就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讲清楚了,就是2亿人和20亿人的差别。接下来请百度的年轻的严先生,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严孙荣:大家好,刚才说百度比较年轻,我来的时候还有人以为我是学生,其实我也才毕业五年的样子,今天能跟专家坐在一起也非常容幸。说起移动互联,百度在这一块尝试比较早,今天我看到一个数据,中国网民六亿多,通过移动设备上网比例是5亿多,已经达到了83%,而且2013年已经超过了在PC上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刚刚Q3百度发布的财报,移动营收占比达到36%,移动搜索超过了传统PC搜索,所以说移动互联网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说说我个人的体会,三年前,大家用的手机可能还是诺基亚,现在有没有想过500块钱就可以买一个四核的手机,可以玩各种应用,说明硬件发展非常快。以我个人为例,我昨天还在北京,出门前就拿起手机使用滴滴打车,我要去北京西站,走到小区门口,司机已经在门口接我了。像这种服务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然而这样的移动应用其实需要很多GIS方面的基础,我是百度LBS开放平台的负责人,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优质数据和服务,比如说你想开发滴滴打车,可以去官网下一些数据,就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版的滴滴打车。我下午还有一个演讲,将会有更丰富的表达。谢谢!

主持人:谢谢严博士从百度角度给了一个很好的阐述。请美丽的姑娘,滴滴打车的吴婧萌说一下。

吴婧萌:大家好,我叫吴婧萌。其实我今天应该是在座所有教授包括百度负责人里面唯一一位非技术类的人,我之前一直负责滴滴打车武汉大区所有运营和市场,今天来参加会议,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以及与技术的融合。移动互联网总结来体,它是一个能够创造很多奇迹与神话的行业。包括我本人,我本人跟在座的年龄差不多,我一开始做的是面向大学生的事情,跟在座的同学都有很亲切、很熟悉的感觉。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目前来看,还处于朝阳发展期,如果我们愿意去发现这个社会的需求,并去解决它的痛点,其实是可以发掘到很多很有价值的信息,我相信每个人手机打开,里面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应用,我相信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的探索上,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想请来自台湾的孙教授讲一下,因为孙教授对台湾GIS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曾经是亚洲GIS协会的主席,请孙教授谈谈第一个命题,移动互联网时代GIS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孙志鸿:大家好,今天早上听了几个演讲,知道云端时代来了,以及移动互联网、下一阶段的物联网,这是GIS行业几乎没有碰到过的最好机遇,当然挑战也蛮大的,但如果好好掌握机遇的话,对GIS产业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将会开拓更大的产业,对全球的问题,我们也有机会做出贡献。我们现在面临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解答在哪里?没有解答,你看欧盟拼命找答案,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掌握了大部分的答案,如何做出贡献,这是很重要的。我简单分享三点,要做到产、观、学三个方面,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推动的事。第一个就是GIS资料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这些大量实验室必须要走到云端开放,于是资料来源就有了。第二个重点关键就是学术界,每年都要申请科研项目,发表成期刊论文就结束了,东西就丢在实验室不管了,每个教授实验室里堆满了这些东西,所以知识库一定要建立起来,怎么建?需要产业界跟教授合作。现在说到云端服务,教授对交通问题很了解,但对云端不了解,但是厂商了解,厂商跟教授结合起来,变成一个专业的团队,把教授的宝贝放到云端知识库里,是有价的,你可以定一个价格,收到服务以后,一半给教授,一半给厂商。厂商有了教授的学术库,那就是一个大宝库,决策者要的什么问题,你都可以解决,包括现在用组合的方式,很容易地就可以做客制化的学术系统,所以产、观、学是我们一定要去推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孙教授指出的产、观、学的道路,我记得今天上午有一位同志吹响了另外一种号角,我对他的观点有一些也很赞成,但预警是预警,发出信号是发出信号,但不一定要这么悲观,我还是想谈周教授谈谈,你是不是还是这么悲观。

周启鸣:我澄清一下,我对GIS一点都不悲观,只是从教育角度来说,GIS不能成为一个行业,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今天有百度的、有滴滴打车,代表了我今天上午所讲的两个人力资源的市场,百度的开发者就是小众市场,滴滴打车就是一个大众市场的典型代表,百度针对的服务市场是大众市场,但它的开发人员是小众市场,世界上能有几个百度,大家想一想。滴滴打车,也可以有AA打车,也可以有CC打车,谁有奇想,谁都可以做一个案例,利用小众市场开发平台为大众而服务。滴滴打车,你首先要知道打车的人需要什么,也就是说你必须是应用领域的专家,要彻底了解人家需要什么,这才是你做的事。这是我的观点,不要想歪了,GIS我很有信心,只不过我们不要老站在老大的心态上想GIS。我刚才还跟吴小姐说了,我说你IT只要一进来,GIS就死了,你进来一项我们死一项,但是我们也很好,你这儿不行我到别的地方去发展,反正我总要搞出点新玩意,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力。

主持人:进来一项死一项,他可以不断地进来,你可以死几次?

孙教授:我的意见就是什么不死?应用不死。你培养的人才,你如果是环境专家、地质学专家、城市专家等等,你不会死。如果你只是能干城市的GIS、能干环境的GIS,你必死无疑。

主持人:上午还有一个另外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南京大学的李满春教授,把南京大学多年以来的GIS教育,从理念的实现到最后能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儿。我也希望南京大学的工作并不是句号,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想请李满春教授谈一谈,针对周启鸣教授谈的观点,未来GIS教育的模式,如何跟各个专业领域结合起来。

李满春:刚才已经说了机遇与挑战,我现在碰到的挑战,我坐在这儿,老有一个看着我,我不爽,所以要请吴立新先生坐下。机遇是什么,现在轮到我发言,话筒在我手上,这就是机遇。我帮启鸣补一句,什么情况死不掉,天天立新就死不掉,你要活多少次,就要立多少新,千万不要无立新。

我现在觉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可能百度和滴滴打车都没想到,我体会到了,原来总觉得这个病我不会有,现在我觉得好象快有了——颈椎病,据说颈椎病从以前平均五六十岁移到三四十岁,为什么?天天看着移动设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从移动时代来看,信息的管理和每个人所得到的权益公平的维护来讲,除了商业上的机遇以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高校有点良知的知识分子也碰到机遇了,这个机遇就是这个时代的信息是不是应该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我刚刚想到的体会,第一要管,建立游戏规则,第二,理,把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好好梳理一下,第三,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服务。不论是百度还是滴滴打车,我享受他们给我机遇的时候,我也碰到了一点挑战,所以我提出来,一管二理三服务,如果他们要生气的话等会儿再生,现在你先主持。

主持人:满春教授总是有一些奇异的想法。上午吴教授讲到了他的云,讲了他的梦,谢忠报告在亚洲报告里谈到如何落实云,落实梦,是不是还请谢教授继续讲一讲,在新的形势之下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谢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GIS的机遇蛮大,最大的机遇刚才几位老师提了,我们的用户群扩大了,以往做到十万个用户已经是很累很累了,或者说觉得做得很大了,但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动辄都是以千万计算的。用户量扩大了,商业价值也就扩大了,行业的提升也就扩大了。今天来看,做传统的GIS公司,有些在行业内算大公司,但在IT领域比算小公司,因为所服务的用户是有限的,想大很难大起来。现在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面对那么大的用户群,本身的机遇就是很大的。有了这些用户群以后,产业扩大、应用扩大、服务面扩大了,公司运营、效益等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是最大的机遇。

我们最大的挑战同样也是面对着这么多人。用户群这么多,面对这么多人,怎么样把这么多人抓进来,怎么样让大家都知道、都用你的服务与系统?这一块可能现在在移动互联网状况下,面临的用户,很多是几大入口,几大BAT聚集,很多用户都要去那边了,对独立发展的厂商最后的出路,一个是自己抓到足够的用户,如果抓不到,最好的结果就是被BAT收购,卖给他们,也是另外一条出路。

现在到了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涉及到很多数据与信息,同时还存在一个挑战,就是对隐私的管理。我们的数据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手机里面有各种信息一旦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这怎么来做?也就是说位置信息泄露造成的挑战也很大,各位专家要一起努力,我们要迎接机遇,同时也要面对挑战。

主持人:我觉得事情总是要从两个方面来看,GIS的发展,移动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很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秩序,上午我跟百度严先生谈一个问题,他给我举了个例子,手机只要装了这几个软件,你的位置信息,甚至你的家乡等等有关信息,就会自动传到某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就可以挖掘出来,这里面就是隐私。在这样一种新的环境之下,GIS参与之后,这就成为一种新的挑战,如何来保护人的隐私,在这方面,我想在座的每位都会有深切的感受。下面有哪一位愿意关于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有吗?好,请我党发表一下意见。

党安荣:谢谢立新教授点我的将,我本来想坐在这儿认真听各位的观点,结果把我叫起来了,我也说明一下。我觉得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隐私的问题是每个人所关注的,但与此同时,对个人来讲,我觉得似乎又是无可奈何的,只要我们想跟着这个时代继续往前走,我们的信息就会被某些人所获取,或者说我们就会为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你用智能手机还是用网络产品等等,GLBS服务模式下,我们的信息自然而然就会贡献出来。问题是,我觉得不在于你是不是贡献了你个人的信息和隐私,问题在我们处理和应用这些相关数据时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个态度可能不取决于自身,而取决于IT企业当中相关企业和软件人员对此怎么看待。比如说台上有两位企业界的代表,在他们的公司里面,当他们拿到这些隐私信息时,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个很关键。另外一方面,当然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经常会说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有隐私信息的获取,可能就有一种技术,怎么样让这些隐私信息加密或者其他措施。我们说到的是技术与企业。另外一个国家、一个机构来讲也应该有一些行为,比如说制定相关规则,规范人们利用信息的行为。我们不能悲观地说我们的信息被别人获取了,我们应该乐观讲,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所以事情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可能用一听的时间也很难把它讨论清楚。移动网络时代GIS的发展,所带来的秩序的问题,恐怕不仅仅是隐私,还有一个问题即社会公平。像滴滴打车,从它一开始出来时,我本人一直保留我的看法,为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这个软件去打车,比如说我本人,我迄今还是用最便宜的手机,就没有这个软件,就实现不了这个功能,比我笨的人还很多,有老人、有小孩,万一在应急情况下需要用车,又不会滴滴打车,可能马路上一站半个小时过去了,对他来讲最宝贵的半个小时过去了,类似于这种问题,将来滴滴打车怎么来面对,怎么来解决?我想请吴教授说一说。

吴婧萌:关于这个问题也被很多人问到很多,尤其微信期间用户最多的,比较年长的人会说在路边打不到车,这种情况会有,但我比较欣慰的是,我身边有很多比较年长的老人家,家里面会有小孩,他觉得这个软件非常好用,他会告诉他的妈妈怎么用这个软件。之前我们在朋友圈看过一篇很感人的帖子,当时有一位女儿,为他的妈妈手绘了一套怎么样使用滴滴打车的图解,这是一件非常让人觉得温馨和感动的事情。我们已经在慢慢在改变社会,改变这个行业,总的来说,还是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希望将来我们在这些问题上能越做越好。

李满春:我觉得她可能有点理解偏了,吴老师想问这个手机如何以旧换新,还能不能辅导一下。

主持人:我其实问你这个问题,就想从第一个话题转移到第二个话题,第二个话题就是移动网络时代,GIS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变化。前面大家也讲了,GIS过去是小众的服务对象,未来是大众的服务对象,这个“大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范畴?像滴滴打车这样的用户范畴是大众吗?还是所有的,只要会利用或者接收无线网络信息的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大众?但不要忘了,中国的实际是广大的农村,在广大的农村这些人怎么接收我们的服务,怎么成为我们新的服务对象。我想请启鸣同志谈一谈。

周启鸣:大众这个词好象大家都明白是吧,大众就是每个个人。我觉得“大众”不是以人多、人少而划分的,“大众”在于你是不是一个普通人。我们所说的“小众”就是,你做得再好也就这帮人,“大众的市场是无限扩大的,一直扩大到整个的人口,都是大众市场的范畴。农村的广阔天地,毛主席早就说了是广阔天地,为什么?农村有庞大的人口和广大空间,但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不是说滴滴打车给农民用,这叫做错配。你要让移动市场说,农民兄弟们成为移动市场的大众,你要做什么,你就要真正深入到农村的生活,看看农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是需要你服务的。也就是说(我一直是这个主张)就是应用,大众市场是应用市场,在于影响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的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细节,这是大众。不见得人多人少是标准,而是说你是否真正落实到这种细节,而小众市场是专业市场,做出天也就是这些人,这是我的意见。

主持人:讲得很好,孙群教授。

孙群:大众就是老百姓,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要跟世界打交道,只要跟日常生活有关,凡是需要地理信息的,使用地理信息的老百姓,就是大众。刚才吴教授说他的手机旧,我首先觉得他应该换,做地理信息的、研究地理信息的,要变成应用地理信息的带头人、引领者。以前这种专业的成果、知识很难为全社会使用,培养的学生做出来的地图、地图集,可能只是给几十个、几百人、几千人看,现在地图应用的理念,对周围环境认识的理念,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一下子进入千家万户,全社会都在分享行业的成果。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数据采集的快速性,里面加上一些数据模型,可以设置很多查询方式,让我们使用地理信息变得非常容易。以前教学生的时候,或者在军队使用地图时,都要讲识图用图,要讲很多的道理,什么比例、投影等,现在只要找准位置,按照路线走就可以走到,很深奥的道理不需要知道,而是通过这种非常通俗的方式就非常容易明白。全国导航会议三千人,遥感会议二千人,而GIS会议不到一千人,说明地图的门槛以前还是有点高,让这个门槛再降低,老百姓点一点能看到周围的环境,知道行车行进的方式,方便他的生活,告诉他从哪儿到哪儿,有一个背景做参照这就非常好了。如果光有定位,光有坐标,都是非常抽象的,35度、110度,你再告诉他另外一个坐标,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但把坐标一旦放到周围的环境,跟他周围的房屋、街景联系起来就非常方便了。我们的大众真正了解地图内涵,地图原理的可能非常少,但他会用,能达到他的目的,就已经非常好了。刚才说隐私等问题,正确利用信息,给决策、规划、管理会提供很多方便,大数据挖掘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人非常多,你赶紧加块相应的车辆,现在一到节假日,北京到上海、到郑州都买不到票,所以铁道部还要加车,你知道哪个地方人特别密集,多派一些防护力量。所以利永远是大于弊的,本拉登什么通讯方式不用都被到了,所以我说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潮势不可当,我们只有适应这样一种技术的发展,主动适应,利用技术造福人类,推广行业知识,这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谢谢!

主持人:百度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百度下一步的发展,服务对象有什么变化?

严孙荣:我想做一个调查,在座装百度地图的请举手,说明大家很认可我们的产品,你刚才说我们做得很好,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这需要不断提升和优化的。其实我们百度为什么能做得让大家喜欢,也是与互联网特质相关的,我们做的产品,按照我们厂长的话说,要连接人与服务,做的东西要追求用户体验。百度局统计,每个月打开一次算一次,每个月打开次数算3亿次,这么多用户在体验我们,及时地反馈,产品用户越来越好。以后怎么样做得更好,技术是永无止境,去年推出的街景服务,以及图象各方面技术都在不断尝试,最关键一点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满足用户出行的关键点上,也会用很多大数据的技术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像去年百度迁徙就是大数据完美的呈现。最后我想说,我们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百度,在文化墙上(开高速公路会看到我们的广告牌),上面写的是“出门就查百度地图”,我个人离开北京不用百度地图就不用走路了,另外我也呼吁吴教授赶紧换一个手机,我们年轻人更多是左手一个IPhone,右手一个安卓,有些人甚至一年就要换一个,所以您确实该换了。

主持人:我诚恳地接受建议,也接受批评。作为搞GIS的人不带头去用GIS不行。看看下面有没有问题,可以向台上嘉宾提问。

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甘肃的一名地质工作人员,我叫孙勇宏,我网名叫数码相机,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问三个问题,一个问题,刚才这位老师说的,百度地图也好、滴滴打车也好,普及率相当高,我的问题是大众化的问题,之所以它非常能够普及,有两个原因:一是价格低廉甚至于是免费的;二是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强,不用培训,而GIS软件不用培训根本不能用,也就是说GIS软件是不是可以做到不经过培训就能够很快上手,而不是要去参加很多的培训班。第二个问题,搞地质行业的,好多数据都是涉密的,软件注册都要通过网络授权,限制了使用;第三个问题,GIS软件在推广力度上做得不够,为什么?在单位分来的中国地大的学生,不会用GIS软件,我觉得不可思议。

谢忠:专门GIS软件怎么像滴滴打车、像百度地图一样,不用培训很简单地就能用,让软件更加便捷易用一直是我们的开发目标,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不同的软件面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考虑的一些功能是不一样的,因为GIS软件作为一个平台,面对的是专业使用者,需要功能更多更灵活,也就是说用户自己掌控的东西多了,就不能像傻瓜一样简单利用了,这是两个极端,我们希望能综合一下,做得更好一些。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说的地质大学的毕业生到你们单位不会用GIS软件,我不知道是哪个专业的,GIS专业的是肯定会用的,但地理大学的其他专业是有可能不会用,他如果参加了老师的科研项目就会用,如果没有参加科研项目是不会用的,没有作为公开课来开设。

李满春:百度之所以把地图做得大家都会使用,就是因为它原来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局外人肯定要跟大众贴得很近,我建议你能不能给中地老总们提点建议,怎么样跟你贴得更近,谢谢!

周启鸣:满春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我们在座的GIS人员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天我讲IT一进来就我们什么事了,当然资本的力量在这儿,还有一个满春刚才说的,就是因为它原来不是GIS的人,不是测绘的人,不是搞地图的人,做出来的东西才被大众所接受,那我们都干嘛去了。

提问:我想补充一个信息,百度地图高级产品经理就是我的学生,就是地图本科专业,GIS的学生,今天是讨论GIS的未来,我同意满春的意见,我们只有知道GIS技术发展的未来,才能知道GIS教育的未来。GIS怎么发展?我一直在思考,我刚刚从科技界转到教育界,GIS作为技术的产物,有一个特征,就是越来越小,变成各个地方可读的组件和部件,这种小就带来我们巨大的机遇,无处不在。以至于GIS所提供的数据、服务、处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体都离不开它,都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样所有GIS人都有了更大的天地,这是我们的机遇。于是挑战就来了,原来习惯于做一个整体所思考和教育的GIS方法,如何来适应越来越小型化的服务力度,我们需要更大的智慧,也许我们真的应该从娃娃抓起。我们的教育从一个小孩看图学说话开始,就不再简单是看一个简单的苹果,而是看到这个苹果是在地上长的。我曾经知道,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居然不知道稻谷是长在田里,以为是长在山上的,我们娃娃一睁开眼睛看到图就知道地理环境里怎么长出稻谷,这就是GIS概念给他的。当然我们现在讨论本硕博教育,GIS人就有义务,就要把知识普及给他们,当然我们的研究更是如此。我想在座的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你们一定会面对一个很好市场。同样是一个例子,我的研究生、硕士生,毕业完,现在分到传统的GIS测绘部门,年薪是十万元,如果分到铁路等部门,年薪是二十万元,如果是分到百度这样的部门,年薪我就不讲了,你们知道的!谢谢!

党安荣:刚才满春教授、启鸣教授讲的面向应用方面的想法,使得我还要再说两句,我觉得面向未来,GIS教育确实像周启鸣上午所讲的,我们作为GIS教育的从业者确实应该很好地思考,思考什么?结合我自己的应用领域来讲,我觉得GIS教育确实应该面向应用。“应用”可能大家想到的是面向市场需求,但我想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市场需求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但却是应该面向应用来开展教育。目前,GIS教育从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日常教学工作更多地强调它的基础性,包括它的基本技能等等,这方面可能是需要特别关注,我们需要有厚的基础,但最后的三年级、四年级时候,一定应该选择一个应用的领域,比如说有些同学可能更关注城乡规划应用,那应该围绕这个方面来学习他的专业,其他人可能更关注地质、关注资源、关注环境、关注面向社会的社会化GIS应用,应该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专项,面向应用深入到相关专业领域里去,可能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由于会是高校GIS论坛,今天下午讨论的主题就是移动网络下面的GIS未来的发展问题。现在中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想在香港出现过,在台湾也出现过,孙教授你在台湾一直是推动GIS的产学研发展的,能不能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谈谈台湾这一路走过来,在这些问题上,当时你们遇到了什么,是怎么解决的?

孙志鸿:GIS应用从早期走到现在的机会,我刚才说了一定要面向市场、面向服务、面向使用者,使用者是谁,先要弄清楚。这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政府部门,一个是私人企业,一个是大众,这都是我们的市场。政府、企业的部分,GIS也应该从GIS走到SDDS部分,帮他解决问题,每个人问题不一样,一定要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且要又好用又便宜。怎么做到又好用又便宜,我觉得应该可以做到,为什么?将来这些资料慢慢都开放,不要钱了,学术单位的研究成果,科研部门付过钱,定价应该很低。以后云端的应用,都是租用的模式,不要买硬体软体,在后台厂商已经全部帮你做好了。然后给他定一个价格,以前要一百万才有决策资源系统,现在一万块钱就有了,我想他马上就用了。新加坡做过一个调查(两年前),新加坡GIS很先进,这个城市很小,国家又有钱,做了一个公务员的调查,你觉得你应该用到GIS,但你现在已经用到的是多少,只有25%人用到,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几乎每一个公务人员都应该用到GIS,但怎么做到又便宜又好是关键,现在云端机会来了,资料在那里,模式在那里,所以我现在努力推,把政府资源放到云端上,把教授资源放到云端上,让学生来学习组合,组合就是周教授讲的应用,比如说他的问题是什么,马上帮他组合应用。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现在说的GIS厂商跟教授,教授是专业型的人才,厂商不见得对这些知识非常了解,这两者结合是最好的。现在你不是完美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这样来说,政府的市场已经很大了。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就是私人企业。私人企业竞争是非常非常激烈的,一个错误的决策就会导致倒闭的结果,所以非常需要有决策资源系统,以前做不到,现在做得到,因为资料出来了,模本出来了,这个市场大家要去注意。不管是零售业、物流业、银行业等等都非常需要,以前没有,现在有机会了。第三个市场更大,就是大众,衣食住行,你去哪里找餐厅等等,每一个人都有需求,大众市场就是百度做的地图,就是免费的,可是免费的结果是百度在赚钱,谷歌在赚钱,为什么?有广告的收入。这三个市场其实都很大,都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投入,教育真的要改,你训练出来的学生很快针对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做APP,就可以做决策资源系统,要不然现在训练出来的学生到了厂商,他会觉得不好用,这个不会那个不会,当然找工作就很难。现在需求在这里,教学教育是否能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这样的人,这是我一直在检讨的,也是我们共同勉励的,把握好这个机会,我们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好。

主持人:孙教授讲得非常好,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位教授一直在讲“新地理学”,过去GIS数据有专业人员获取数据,必然导致数据由于保密性、政策性要求,面向的是小的受众,现在移动网络情况下,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感器,人人都会去获取数据,并且提交数据。我想老先生在几年前讲的时候,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但现在,IT领域进来之后,我们不能不看,大数据已经把GIS发展画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分水岭。过去GIS的发展,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一种小模式下的有限数据的应用,现在的话,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大数据,而且人人都是传感器,人人都是数据的获取者和提供者,也就是说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人人都可以成为GIS的开发者、使用者和服务者。据我所知,上个月孙群教授在青岛开了一次规模很大的会议,包括地图博览会,这上面也谈到了,在新形势下地图的发展在大众领域会有新的变化,变化跟大数据、跟更加开放的模式相结合。是不是请孙群教授给大家谈谈这方面的新的东西。

孙群:国庆节以后,测绘学会的地图学GIS专委会、地类学会GIS专委会以及GIS的地图工作委员会,联合在青岛开了地图文化论坛,以及2014年地图文化节。它的目的就是普及地图知识,让地图走进千家万户。青岛规划院把地图做在扇子、陶瓷上等,所有中小学地图都做成语音的,有各种各样的系列,全国上百家的单位也都在走这条路。以前的传统方式,总是有一定的介质,未来的话是新媒体地图,新媒体地图就是移动互联网地图、电子地图、数字地图,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方式。整个技术的发展,会使得整个跟地理信息相关的产业(企业)发生两极分化,能跟上潮流和技术的企业会做大,跟不上潮流与技术的可能会迅速消亡。以前相互之间,资料的获取共享比较困难,虽然小还死不了,现在地理信息共享使用,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跟不上技术的潮流,会迅速消亡。从事地理信息包括地图文化产业,都要明确路在何方,一直在路上,一刻都不能松懈,都面临着这样一种挑战与压力。周教授有一个观点我非常同意,为什么大众化的东西是我们行业所引导的,因为像信息的传递、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做测绘的、做地理信息的人认识并不是非常清楚。以前在互联网的网络上,传输速度非常有限,测绘人根本没有方法,想到把地图切块增加很多服务器,给大家提供服务,动不动都是一整块地理信息数据,一个地区、一个县的数据给别人,在这样的方式下,查询一个地方,就要一两个小时,没有人等得起。懂得信息传输、懂得应用的人,可能就会应该得非常好。用户的需求、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预测,这几个方面的结合,决定着教育方式的改变。我也觉得像GIS这种专业,从第三年一直学到第四年,十几门课都跟GIS相关,的确是有点多了,可以适当地拓展一点知识面。如果GIS技术变成工具,像导航以后也变成工具了,人家知道遥感也是一种工具,一旦变成工具,就用不着花这么多课时去学。百度有几十个人懂关键技术,懂数据结构,就够了,下面2000人就是数据加工师、数据生产,一组装、一发布,派一万人去全国各地获取信息,需求的层次不一样,非常高深的技术并不是要全部人都去了解与开发,而是要懂得原理,把它普及,会使用更重要。

主持人:孙教授概括起来说了两层意思,第一,测绘地理数据不再神秘,第二测绘地理数据可以来得很便捷,网上可以下载,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然GIS神秘的面纱就会揭掉,当面纱别揭掉了以后,GIS本科教育何去何从,就是上午启鸣教授所谈到的。我过去也在想这个事情,我是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个人认为GIS不适合于(至少从现在开始)再作为本科专业存在,应该把GIS一些技术性的、一些功能性的课程,可以放在相关专业,比如说地理、遥感、测绘、城市规划等,高年级课程里安排进去。甚至像云南师范大学杨坤教授说,它就是一种基础性,所有相关专业都可以作为必修课、选修课安排进去,这就迎来了未来大众化GIS需求。也就是说百度也好、滴滴打车也好,他们搞IT的人可以非常便捷地进入,而且比我们做得更好。我想这应该就是GIS人,我们今天所面临到的挑战,不是被狼吃了,就要想办法与狼共存。

孙群:立新断章取义,一下子把我们嫁接起来了,他说测绘地理数据,强调测绘干什么,叫地理数据不就完了,反正呆在那个矿井下面也看不到天。为什么GIS不能算一个存在,也学一点规划、矿山、环境等等课程,启鸣的意思,想要成为掘墓者,先把它弄到高度发达,然后把它埋藏掉,成为一个新的GIS专业。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以后,把它当做废墟,把它挖了变成共产主义,掘墓者是这个含义。

主持人:还是请启鸣同志自己来阐述一下。

周启鸣:我觉得我的意思是比较明确的,一再提GIS作为本科专业是不合适的,刚才满春讲,说GIS学点别的专业课,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因为什么?在前段讲,真正大众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哪里,在应用部门,是各个应用部门,各个处理具体问题的部门,这些部门没有GIS,一定也要干他的活,所以这样的话,GIS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些活干得更好更快更准确更美丽,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你要让人家接受GIS,首先要让这方面的专家,搞水文的人接受GIS,首先你得比水文才水文,人家才能服你,要不然你说我比你搞得好,凭什么呀。作为本科生,本科是干嘛的,本科是建立你的思维方式的,或者本科是入门的,本科如何思维、如何处理事情是你一生都改不了的,如果本科学的是十年以后就变了味的东西,你一辈子都在追人家而追不上;如果本科学的整个思维方式是这一整套思维方式存在了很多年,今后还要存在很多年,那么你可以融会贯通其他的领域,各种新技术都可以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的观点,不是说不要GIS,我很赞同把GIS作为必修课或者作为主要专业课,在各行各业中的基础课程上加这么一块,这是合适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不好意思,满春。

主持人:我想在座的很多从事GIS很多年的都有话要说。朱军教授就有话要说。

朱军:本来我不想说,但我要重复一下,我觉得GIS发展到今天,无孔不入的时候,成为人们一种基本的能力,我们已经有了数学思维的能力,我们有了计算思维的能力,是信息社会的人,未来需要一种空间思维的能力,启鸣兄讲得非常好,GIS教育要从过去变成GIS工程师,转化为对全民空间思维能力的教育,这个时候我们说,我们的责任非常巨大,贡献当然也就更大。谢谢大家!

周启鸣:现在已经在教GIS或者GIS系的这些老师们,不要觉得紧张,我说的不办GIS专业,实际你的空间更广阔,过去GIS专业只是GIS系,别的人不理你,现在是人人都得GIS,所以你无孔不入,所有的人都求于你,所以你的空间更广阔。

主持人:我是从矿业大学北京走出来的,矿业大学北京的GIS专业是我白手起家,一手办起来的,但我已经果断地把它停了。

台下嘉宾:刚才讨论比较多的是把GIS和IT对立起来,受到IT各种新技术冲击,发展受到不好的影响。其实应用型的技术是多门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果,没有必要把滴滴打车剥离开,哪些是GIS成分,哪些是IT的成分,就像小平同志所说,把产业发展起来没有必要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应该是综合性的,GIS在里面发挥的作用就是提供了比较好的空间定位、电子地图的表达,如果不需要GIS技术的支撑,滴滴打车完全在通信基础上也可以完成,当然就不是很方便,打车需求者和出租车司机的提供者,可能通过电话、通过交流,最后问你到哪里的时候,就会出现误差,就不像有地图更加方便地体现。如果要把角色区分开有一个办法,当这个技术在应用里不存在的时候,它是不是还玩得很转,或者难度有多大。我们分析一下,IT和GIS结合以后,提供了很好的便捷应用与服务,GIS在里面发挥的作用和角色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把它取消,把它剥离开来看看。现在我们感觉到收到威胁的,在GIS发展里,关于空间、地理、定位,加上很专业的测绘以后,形成专业性技术,但它的特色性并不是很强,很容易就被IT所攻破。早先像有人做数据库管理,我们总在强调空间数据库,地理数据库存储不一样,需要建立一个特殊的专业性的数据库,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所以GIS应当专注空间、地理本身的问题,在里面多做一些空间的分析、电子地图、导航地图的新型表达,在这方面寻找我们的出路,没有必要一味地抵制。另外从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来看,刚才周老师也说了,我们很有体会,现在学生的就业面更广了,并不是过去传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IT打开以后,有更广阔的行业,没有必要非要说他属于那个门派,它是一种技术的集成。

李满春:GIS变成很普及的专业,于是好象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但数学不还在办,英语专业还在办,GIS为什么不能办下去,刚才想否定GIS专业的人,他们都是GIS的受益者,就像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一样,动不动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台下嘉宾:我说几句,实际上您的观点并不矛盾,我们一直在从事教育,现在到了发展的最好时代,我不相信现在做GIS,人家一说你做什么专业的,你说导航、地图,人家懂了,这是好专业。为什么?现在谷歌地球出现以后,大家反而兴奋了,因为有机会了。当然我们也迎来了最大的挑战,现在手机,谁还讲它的技术,如果哪个人没有手机,我估计今天非常郁闷,手机放到家里,肯定是这样的。我说了什么时候不提GIS了,说明这个技术真的做得很好了,渗透到了每个行业,这样我们的市场更加广泛。就是启鸣教授所说,这个市场谁都找我,我觉得我更有希望,把事儿做得越来越大,所以你们并不矛盾,专业到底怎么办、怎么搞,那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但是发展一定是光明的,道路虽然曲折一点,但我们迎来的是未来更加灿烂的曙光。谢谢大家!

主持人:您这一番话,意思就是让我们狼可以向羊学习,羊可以向狼学习,只要大家在一起跳舞就可以了。

刘永:刚才听了这么多教授阐述他们的思想与智慧,给所有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奉献了一个非常丰富以及非常有层次的境界,我既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如何分享这样一个圆桌论坛,我们并不赞成谁的观点,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他们的思维,不管是体育还是文艺,还是文化,还是其他的,每一个专家都有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对于他的专业和方向,他会执着地去追求,才能走到他的目标。最终成功不在于老师教会你多少,而是在于你在这样的一个丰盛的晚宴当中,你以后是一个什么样风格的厨师,你要学会你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定位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刚才张教授就说了,所有的一点也不矛盾,因为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都是正确的,没有错误,只是是否适合你。前面也谈到了,现在真正用GIS的,刚才我来的时候,有一个人提问,他是长期的GIS软件用户,他说GIS软件为什么做得没有百度那样好用,他们的关注在于用户的需求、好用、方便,而做GIS圈子的人永远在思考,我的技术要不断突破、不断更新,其实不断突破不断更新,带来的弊病就是好用和方便,因为思维的方向不一样,追求目标不一样,就像有些人一辈子执着技术,有的人一辈子执着赚钱,这两个能够一样吗?不一样。今天都是我国从事GIS专业的顶级专家、学科带头人,与我们面对面交流,我觉得从中要学会的一点就是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在思考:企业到底为社会提供什么?企业除了生存、发展,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承担社会责任,解决国家、行业、产业赋予企业的属性。做GIS的,中地就要坚持做这一件事,从事它仍然是第二个大学,在学校真正学会的是思考,真正创造价值然后学会为别人服务一定是要通过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历练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我觉得企业这个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坚持十年来做高校论坛,非常欣慰的是,今天有人说,你们今天到哪里搞了这么多学生来,后来我回答他们,不是我们用车拉来的,也是所有的学生有这个概念,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把高校论坛第一次开到武汉,武汉是空间信息学科发展的创始人基地,如果我们不来亲耳聆听,参与会议,我觉得那你在高校学习这一点上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今天的学生都是自愿来的,今年网上注册超过一千一百人。从企业发展来讲,企业还有一个定位,当然就是市场化的运作。从长线来看,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我刚才实际上也在启发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里面除了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净化自己的思想,不要太多地跟着社会向前看。当然,最终,人的价值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到那种时候就不是说你要多少钱了,而是你觉得我能够为你提供服务,就是一种荣耀,这个时候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我觉得今天那么多的专家,拿多少钱都很难得请到他们学科带头人,当然他们更关注的就是因为高校GIS论坛这样的平台,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思想奉献给大家。我主要还是想启发大家,这么好的一个会议,从中应该吸取什么营养。

主持人:刘教授讲得非常好,发自肺腑的感言。刚才一边听刘教授讲,满春教授在我耳边嘀咕,把我划入了GIS的掘墓者。此言错了,为什么这么说,两个证据,第一个证据,今天我能来做主持人,说明我对GIS的热爱,一片丹心。第二个,刚才刘教授讲,高校GIS论坛十年走下来,大家知道,GIS还有一个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年会,也是十年,十年前,我在矿大北京校区发起的,第一届六千人,第十届也是六千多人,你难道说我不热爱GIS吗?

李满春:你热爱,热爱得已经把它埋葬起来了。

主持人:我们是与时俱进,为了GIS的明天更加美好!

嘉宾:刚才你们争了半天,我在想,地理信息系统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手段,不应该是专业,也不应该成为学科,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所以说高等教育朝着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去发展的话,我们的行业、社会的应用可能路是越走越宽。

主持人:是的,GIS在未来一定会渗透千家万户,一定会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能无限制争论下去。时间快到了,按照圆桌论坛的惯例,请在座的嘉宾每人用一句话发表你的感言,围绕移动网络时代GIS的发展。

周启鸣:一句话,在移动网络大潮中找对你的位置!

孙群: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为GIS铺就一条更加辉煌的道理!

吴婧萌:移动互联网改变大家的出行!

严孙荣:做个广告,欢迎优秀人才加入百度,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孙志鸿:机会是给预备好的人,在座的年轻人赶快预备自己。

谢忠:现在大家都还在谈GIS,我要说一点,当大家嘴上不谈GIS的时候,心里都有GIS的时候,GIS的大发展就来了。

主持人:有梦想!

李满春:百度已经说明,GIS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了,而且是以万万家计量的,移动时代的GIS一定是十分美好的,谢谢!

主持人:我一定从改变我的手机开始!

好,移动网络时代GIS高峰论坛,经过90分钟的精彩互动,看到了大家的风采,也领会了他们的思想,也听到了在座嘉宾们的独到见解,最后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谢谢组委会!